在中国古代南北朝以前,旅游两个字是分开的,没有旅游这个词。而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中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是旅游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但我觉得,当时这个词也不可能有现在旅游一词的内涵。以后历朝历代都有该词出现,但是该词偏重在游的方面,即外出游玩之类方面,即快乐出行,旅的成分不多。
在我国古代,旅与游是两个意义差别很大的词。一看到旅,往往有苦的成分在里面,象旅人、苦旅、羁旅、旅愁、穷旅、旅怀、旅思、寄旅、旅途等,古代的旅行,虽不能说是苦差事,但也确实没有多少乐的成份在里面,总有种孤苦零丁的感觉。象现在的学者余秋雨先生写的《文化苦旅》,你看看,是苦旅耶,如果写成文化苦游的话,岂不让人笑得麻了舌头。虽说是苦旅,但是里面含有一种孜孜以求的奋进精神,为了某种目标或者心愿,甘愿以苦为乐,以旅为手段实现之。人生即旅行,所以叫人生旅途,既然是旅,那就有欢乐,痛苦,失败,成功,磨难,风平浪静,交织在一起,伴随我们的一生。古代的智者传道,都是用的这种方式。本人从书上看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孔子率领门下众弟子周游列国的14年之旅了。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离开自己的祖国,踏上了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旅途。但是处处碰壁,在你争我夺的称霸时期,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很难 ……此处隐藏471个字……么气势磅礴,多么挥洒浪漫。这不都是诗仙游出来的吗,况且梦游这个词可是中国人李白发明的,比弗洛伊德的梦游早了1000多年呀。还有杜甫的《望岳》,如果老杜没到过泰山,他能写出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格局雄伟的名句吗?所以说,大家不游是绝对写不出这些名篇的,没听说哪个大家闭门造车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是游了,也写不出这些大作。
现在旅与游结合,成了旅游一词,把古代旅与游各自含义中的精华部分结合起来,对个体来说,旅游成了陶冶情操,休养身心,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国民经济来说,旅游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了一个产业,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等,而且污染少,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业门槛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推动旅游资源丰富而比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我国更是处在上升阶段,未来发展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变成旅游强国,从事旅游业应该大有可为。
每每听到同事、同学、战友、朋友旅游回来后说,哎呀,真是累死了。我就问他们,光是累了吗,有没有收获呀?他们就说,收获还是蛮大的。我说这就对了,不能全是苦的吧,要是全是苦的,谁还会乐此不疲。这正是上面我们所探讨的,旅是苦的,但不痛苦。游是乐的,连在一起,就是苦乐相随,苦乐相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乐的成份多,苦的成份少。这也正是旅游的魅力之所在,真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