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青年赤子心,洒向千峰秋叶丹——青春芳华,只为中国

时间:2024-05-02 20:29:19
青年赤子心,洒向千峰秋叶丹——青春芳华,只为中国[本文共1431字]

青年赤子心,洒向千峰秋叶丹——青春芳华,只为中国

魏龙

古往今来,无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感,戚继光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奉献意识,还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无数志士仁人这种不为外部环境牵绊、不计个人得失利益,矢志报国的忠贞精神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这种矢志不渝的为国奉献精神在众多进步时代青年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在自己最美的青春芳华,以自己的赤子之心,奋斗着,奉献着,只为心中那可爱美丽的中国。

一、舍小家、为大家,只为红色中国

“霞,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万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这是1927年33岁的青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前与妻子杨开慧生离死别的最后一面所说的话,短短数语,感人至深,虽有着对妻子、孩子的依依不舍,但更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持到底的革命意志。33岁的青年毛泽东,在为人夫、为人父的最美年华,“凭割断愁丝恨缕”别离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投入革命事业中,只为红星照耀中国。

在那个动荡的革命年代,无数进步青年,犹如青年毛泽东,为了大义,舍家撇业,为红色中国而奋斗,终迎共和国的新生。

二、心归处,是敦煌,只为美丽中国

“我常常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把我给忘了,北大把我给忘了,老彭也把我给忘了。望着黑黢黢的窗外,我不止一次偷偷掉眼泪。可是第二天只要一走进石窟,我就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樊锦诗在其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如是说,发自肺腑的话语,坚守敦煌的初心,使她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向世人言说敦煌和莫高窟的沧桑、寂寞、瑰丽和永恒。1963年,25岁的樊锦诗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虽有父亲来信的挽留,但她毅然服从国家的分配,离开未名湖,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莫高窟,选择敦煌和莫高窟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宿,40余年来,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只为心中的美丽中国,守住中华文明的丝丝血脉。

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建设年代,无数满怀赤子之心的知识青年,有着和樊锦诗同样的抉择,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坚守建设祖国的初心,在共和国建设的第一线,默默奉献,挥洒自己的青春,与共和国共成长,见证了共和国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三、勇担当,解民忧,只为幸福中国

“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而且,党号召我们年轻人到基层建功立业,我是党员,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这是黄文秀在回答村民黄仕京的问题:“你是在北京读的研究生,怎么会来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时所作出的回答,黄文秀在27岁硕士毕业时,面对精彩的世界,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机会和舒适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落后的家乡百色做一名人民公仆,将自己的幸福与家乡群众的甘苦联在了一起,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踏踏实实沉下身子,扎根泥土,融入当地生活,勇于担当,切实为百姓干实事、解民忧,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脱贫已胜利在望。

黄文秀曾在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只为百坭村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在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就是因为有了无数像黄文秀这样勇于担当,为民解忧的进步青年、时代先锋,幸福中国的目标才得以顺利实现。

抚今追昔,毛泽东、樊锦诗、黄文秀……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只为心中可爱美丽的中国,为心中之念念不忘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要以他们为榜样,心怀赤子之心,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芳华,为心中的教育强国而无私奉献,孜孜奋斗。

《青年赤子心,洒向千峰秋叶丹——青春芳华,只为中国[本文共143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